刚解放时母亲从农村来到太原,曾上过几天扫盲班,但终因不重视和家务事多而放弃了学习,正因为自己没有成为一个文化人,母亲在我们的学习上便格外地注重,总是坚定地支持我们学文化、学知识。
那时候大多数家庭是没有字典的,或者几个孩子共用一本字典。但在我学到查字典时,母亲看到我的哥、姐们共用一个字典已经很不方便了,就给我买了新字典,让我早早学到了更多的字。
我十五六岁还上学时,市图书馆要公开发放一批借书证,这难得的机会让我兴奋不已,只办理三天,如果名额满了后面就办不成了,但借书证的押金要二十块钱。当我告诉母亲时,母亲二话不说,当时就从柜子里拿出二十块钱给了我。
那时候常常举办图书展销会,每次拿钱时,母亲总是给我足够的钱,买任何书回来母亲都不会有异议,只要是我认为有用的,她便觉得是值得买的。
我十八岁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一次几个爱好文学的人一块聊天,有个喜欢文学的师傅说,既然喜欢文学,就应该买齐一些文学工具书,比如《辞源》,我听着有道理,就决定也买一本。一问这位师傅才知道《辞源》一套四本,差不多近四十块钱。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二十块钱,那天我和母亲说,第二天休息我要拿四十块钱去买《辞源》,母亲并不懂《辞源》是什么书,她只是担心我一个女孩子拿上那么多钱不安全,但当时正在我家串门的邻居大妈却强烈反对我买书,她对我妈说,你怎么能这么惯着她,四十块钱你让她买书,那不是糟蹋钱吗,她要买,你就让她买吗?母亲也不与她争辩,邻居大妈居然气得夺门而去。
第二天我和邻居女孩去市里最大的新华书店买《辞源》,一问只有《辞源》的第三册,八块多钱,我当即就买了下来。买回来仔细一看里面的内容,并不是我急需的,而且还买不到成套的,犹豫良久,我决定去退书。经过好长时间与这家书店负责人解释,人家看我还是个孩子,最后终于批了条子退了这本《辞源》。当我把四十块钱又还给母亲时,母亲再三问我为什么不买了,是不是怕花钱,我说这本书确实不是我需要的,母亲才放心收了钱。
母亲没有文化、不识字,但母亲却支持我学习,让我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工厂倒闭后每一次找工作都得益于我有写作能力,得益于我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这都和母亲曾经的、内心有着坚定不移地支持我学习的念头,以及对我学习文学时舍得花钱是密不可分的。
杨德莲(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