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枚国徽,它见过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果子、冬天的雪,还有无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的群众。这,就是大宁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国徽。
农家院落中的国徽
近日,大宁法院副院长李娟、曲峨法庭庭长贺小莹、人民陪审员李军、书记员冀渊龙以及法官助理高玥捧着国徽,背着法槌、电脑和文书,赶往该县三多乡上东堡村。
原、被告对一块土地归属有争议,不久后,原告看到了被告在网上散布的涉及自己的不实言论,遂起诉被告侵犯其名誉权。承办法官贺小莹综合考量后,认为原、被告同住一个村,符合就地开庭的条件,于是将巡回法庭设在一户村民院落中。国徽被干警们郑重地摆在高窗上,向村民借来几个桌凳,摆放好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原告、被告桌牌等。虽然条件简陋,但审理工作依旧有条不紊,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在查明案件事实前提下宣布休庭。
庭审结束后,他们又充分利用“庭后半小时”,针对案件中涉及的法律相关问题,认真仔细地向村民一一答疑解惑,引导村民们学法懂法,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干警们踏着落日余晖回到法院,整理资料,收拾东西,又开始准备第二天的行程。
三轮车上的国徽
第二天,贺小莹带着书记员冀渊龙、任钰棪,捧着国徽又出发了,此次的目的地是大宁县太古镇康里村。
原、被告双方依旧是同村人,被告以养牛为生,原告在自家地里种植苹果树,被告的牛将原告的苹果树啃食了一部分,原告提出要求被告赔偿,因未达成协议,便诉至法院。
贺小莹为了解实际案情,提出先去苹果地里看看。村民面露难色,不好意思地说:“我那地里有点远,路也不好走,车进不去。”贺小莹却说:“没关系,你们怎么去的,我们也怎么去,走着去都行。”“不用走,我们有三轮车,骑车带你们过去。”于是,她们便坐上了村民的三轮车。
到了苹果园已临近正午,眼睛被太阳晃得睁不开,耳朵被三轮车震得听不太清声音,脸上、嘴里满是黄土,贺小莹他们却顾不得这些,直奔被毁坏的树木。看过现场后,贺小莹告诉原告:“大爷,这些被毁坏的树数量不大,咱要是通过鉴定定损,那鉴定费都快赶上树钱了,邻里和睦更重要,我们给你调解调解,咱把纠纷解决了就行。”大爷笑着说“行”。就这样,一场邻里纠纷在三轮车的颠簸中顺利化解。
村委墙上的国徽
看完现场,干警们回到了村委会准备开庭。布置庭审现场中,不时有前来旁听的村民,看到干警来村里开庭十分惊喜:“现在的法院太好了,路程这么远还搬着东西来,给我们省去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是辛苦你们了。”“是啊,没想到还真能在家门口这么开庭,太麻烦你们了。”“大娘,不麻烦,这是应该的,宁愿我们多跑腿,也不让百姓多走路。国徽在哪里,法庭就在哪里”。
看到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可,大宁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马华明表示:“大宁法院将以‘巡回审判’为抓手,主动深入到矛盾纠纷案发地,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的司法服务,将法庭搬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用身边的典型案例让老百姓接受法治教育,以案件审判‘小切口’,讲好和谐稳定乡村振兴‘大道理’”。
本报记者袁慧芳 通讯员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