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吴凡)“感谢法院把我们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才立案几天就拿到了自己的辛苦钱。”“我们做企业,除了利润,更要兼顾社会责任,维护司机的权利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感谢法院为优化营商环境所做的工作,这批案件的顺利完结并没有影响我们公司在司机们心中的形象,他们反而更信任我们了,我们以后会精诚合作,实现共赢。”近日,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人民法院立案庭速裁团队收到一起公路货物运输的合同纠纷系列案的原告和被告分别送来的锦旗。
该系列案的原告是75名货车司机,被告均为综改区某物流公司。75名货车司机通过小程序注册账号,与某物流公司签订运输服务合同,完成订单运输后,物流公司却未给付运费,司机们多次催要无果,无奈诉至法院。
综改区法院立案庭速裁团队法官王毅收案后,发现这75案虽然每件标的都不大,但件件关系民生。为妥善化解群体性纠纷,努力寻求案件处理的最佳方案,王毅马上联系物流公司,详细了解案情,全力寻找案件突破口。
原来,该公司是一家创新智慧物流公司,其运营着一个现代化的货运平台,通过该平台,货主便捷派单,司机快速接单,货物安全抵达后,即时就能完成运费结算,旨在提升物流效率和司机收益。然而,案涉货物的货运司机大概有300余人,其中有一部分司机私自转售拉运货物,不仅令货主蒙受经济损失,更破坏了行业秩序,故货主们并未支付该批货物的运费。
了解到此案的症结所在,承办法官迅速同物流公司协商解决办法,通过直接同货主们进行视频会议沟通协调、实地走访多家上游企业,详细核实了300多笔运费,并证实了该75案案涉的运输服务均已保质保量完成。
在承办法官和物流公司的不懈努力下,多数货主理解了司机的不易,在立案仅一周之内就清偿了司机的运费;对于那些因客观原因无力支付运费的货主,物流公司主动先行垫资,在立案15日之内清偿了其余司机的运费,积极承担起了社会责任。至此,75名司机均收到了应得的运费,并提出了撤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