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策者 省人大代表 窦崇祥
背景提示
当前,部分地区在推进文物保护工作时,倾向于采取“拆旧建新”的短视做法,忽视了文物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也有“修旧如旧”的修复理念被机械执行,却未能深刻理解其背后的科学精神,导致在修缮实践中往往不分轻重缓急,甚至造成文物关键元素的丢失与破坏。更为关键的是,一些地区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修缮保护措施,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来精准评估文物状况并制订个性化的保护方案。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威胁到山西丰富文物资源的长期保存,也影响了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深入挖掘与合理利用,亟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代表献策
加大法规执行监管,推广科学修缮技术。建议修订完善我省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无故拆除古建筑的行为,对违规者依法严惩。同时,强化文物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古建筑保护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行为。加大对文物修缮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破除惰性思维,推动文物常态化开放。要推进所有国保单位应开尽开,避免出现游客慕名而来却望门兴叹的局面。要鼓励推行公共文化场馆根据季节变化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推出一批博物馆夜游产品。要规划建设一批古建筑、黄河长城文化、戏曲、关公、壁画等多个富有山西特色的标志性专题博物馆,举办高水平展览、开展沉浸式体验。
构建文物保护创新路径。利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打造一系列沉浸式的文物体验项目,使那些因地理位置偏远或保护需要难以实地探访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能够以虚拟形式走进公众视野。
多种渠道宣传文物“保护+旅游”。积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线下面向社会开展征集山西文旅宣传口号活动,线上利用新媒体、短视频等主动策划选题新颖、具有声势的宣传活动。
本报记者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