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涉及解除劳动关系合法性、多年工资、加班费、社保损失赔偿等多重复杂诉求的劳动争议纠纷,于近日经过长治市潞城区人民法院法官的耐心调解后,案结事了。
原告老申曾是一名罐车司机,自2018年起为某建材公司服务。今年年初,公司通知其不再返岗,老申认为公司此举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求支付赔偿金、多年未足额发放的12月工资、提成工资、加班工资以及因未缴社保导致的失业及养老待遇损失。
而建材公司则辩称,老申今年1月年满60周岁,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关系依法自然终止,并不存在违法解除的说法。对于工资诉求,公司认为1月、2月属于行业惯例全员放假期,即使支付生活费也应参照行业最低标准;加班工资已包含在月薪中;社保损失赔偿则需老申提供社保机构无法补办的证据。公司同时表示,因经营困难,曾尝试安排老申转岗并重新签约。
庭审中,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言辞激烈。复杂的法律适用问题、多年累积的工资福利计算、社保损失的举证责任等,使得案件走向充满着不确定性,耗时耗力的上诉程序似乎难以避免。
面对僵局,案件承办法官安永亮并未简单一判了之,他敏锐地抓住双方的核心关切与潜在和解空间,精准剖析争议焦点:首先,清晰梳理出案件的四大核心矛盾点——劳动关系终止合法性、特定月份工资或生活保障、加班费支付依据、社保损失的可赔偿性及举证困境,使复杂案情条理化;其次,耐心向双方当事人释明相关法律法规及可能的诉讼风险。向老申释明关于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及其诉求中(特别是社保损失赔偿)存在的举证难点;向公司阐明其在工资支付、社保缴纳方面可能存在的法律责任及败诉风险、强制执行可能为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明确双方有调解意愿后,安永亮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背对背沟通,不断弥合分歧,商讨解决方案。在充分理解老申作为劳动者的维权需求和即时获得补偿的愿望,与体察公司当前经营的实际困难中,力求找到双方平衡点。最终,引导双方达成了一个极具操作性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建材公司一次性支付老申一笔涵盖所有争议事项的补偿款,并约定严格的履行保障条款(逾期按四倍计息,可申请全款强制执行)。
通讯员杨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