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1月14日上午,省城太原的天空是那么晴朗,阳光是那么明媚。山西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在山西大剧院隆重开幕了。
会场里,楼阳生省长正在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
为了明天,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坚决不要带血的GDP、不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GDP、不要掺假带水分的GDP,要努力创造有质量、有效益、真金白银的GDP、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的GDP、老百姓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和幸福感的GDP!”
热烈的掌声又一次响起。
“……
省市县三级已层层立下‘军令状’,必须做足‘成色’,如期‘交账’,在奔小康的路上决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一个贫困人口!”
热烈的掌声再一次响起。
“……
山西转型的希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潜力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要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细化产业目录,集中优势资源,实施‘六大工程’,加快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力争经过五年、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有效破解‘一煤独大’的结构性矛盾,使传统产业特别是煤炭产业在自身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的同时占比逐年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升,形成经济增长的多业支撑,让山西经济这座大厦基础更加稳固、结构更加合理、竞争力真正强大,坚实地屹立在中国经济版图上!”
会场爆发出又一次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过去一年山西发展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发展的期盼。
开幕式后,走出会场的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激情满怀。记者们立即蜂拥上前,进行随机采访。
省人大代表乔香平说:“我听到政府要出台许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这让我非常感动。”
省人大代表韩丽萍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把物流行业作为一个经济新功能提了出来,并首次提出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省人大代表刘建平说:“楼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好,‘在奔小康的路上决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一个贫困人口!’那些话,说到了我们农民的心坎上了。”
省政协常委崔联会在接受采访时说:“楼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有深度、有高度,是一份振奋人心的报告。我觉得转型综改和创新驱动的提法很到位,这是我们山西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山西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抓传统产业新型化,这是说要做精、做优、做强;一方面需要抓新兴产业规模化、智能化,这是说新兴产业要做大做强,实现规模化。我们山西的新型产业,必须铺天盖地地搞起来。我们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思维,来破解山西‘一煤独大’的结构性矛盾,破解一股独大的体制性矛盾。报告里对脱贫攻坚的提法也让我印象深刻,我们要层层签订责任状,还要交账。要把扶贫攻坚的工作做足成色,我们山西要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任务是很重的。我们农信社是扶贫攻坚的排头兵、主力军,我们要创新信贷模式,在小额贷款、产业扶贫、农村双创等方面出实招、下功夫,以期见到实效。”
省政协委员路斗恒在接受采访时说:“楼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好。准确地把握住了我们山西的实际情况,对我们山西现状的分析,未来的发展方向把握得很准确。山西短时期内是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撑的,所以我们必须把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换代,这包括机制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基于传统产业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型产业,要用不断升级换代的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并不断提升自己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报告里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寄予期望。我们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把旅游这篇大文章做好,还需要我们进行大的谋划,下更多功夫。现在我们大家对山西存在的问题,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我认为现在需要振奋精神,尤其是需要振奋中下层干部的精神,干部和企业家的精神都振奋起来,拧成一股劲儿,就一定会让山西经济的明天变得更美好。”
省政协委员张红亮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听了楼省长所作的报告,感到很兴奋。我是一名来自科技界的代表,又是一名企业家,我对报告里提出的推进科技创新,打造智能制造的提法,尤其感到兴奋。办一个新型产业的企业,并不容易。但是一般企业都可以搞智能制造。因为许多环节都可以通过增加计算机、搞自动化来减少人为的误差,从而提升企业的效率和产品品质。加大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的力度,我们山西的企业就能与德国日本的企业一样了,我们每个中小企业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山西的经济就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一天,在会场外,有数不清的关心山西发展的人通过电视直播,收看了大会实况。
山西高新普惠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益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省委省政府‘旅游+金融’的试点单位,我们普惠旅游公司承载着助力山西文化旅游产业振兴的使命,正在探索一条山西旅游文化创新发展之路。骆惠宁书记对普惠旅游试点工作也给予‘试点初见成效,请继续推进’的批示。今天楼省长所作的报告,说到要把文化旅游业加快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说到组建省级文化旅游投资平台,实施大项目建设、大企业运作,这些话都让我感到很受鼓舞。这些话为我们整合山西旅游资源、实现山西旅游跨越发展提供了信心。我们一定要撸起袖子好好干,为山西旅游业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 郑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