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要闻·综合

梁清燕委员:建设多种模式的众创空间

  借鉴省内外部分众创空间的做法,我对建设众创空间模式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设专业型众创空间。这需要确定创业或产业方向,利用平台和资源优势,引深、拓展创业内涵和外延,形成创业特色和产业集群。如“山西传媒学院文化科技园”充分发挥山西传媒学院办学优势及园区优势,吸引有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入驻,突出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创意引领,全力打造文化创意核心领域和文化创意产品集群。
  二是建设综合型众创空间。这需要由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主导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双创平台,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集中创新人才和各种资源,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的引擎。
  三是建设产学研结合众创空间。这需要以市场为主导、产品为依托,整合政府、企业、学校、研究院所、投资机构等资源,合作共建、互利共赢。如(太原)“博创敢为众创空间”充分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资源,以项目带动创业、提供就业,为创业者建立不同阶段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阶梯型创业服务体系。
  四是建设“互联网+”服务型创业平台。如果利用互联网平台,在线销售产品、提供服务,特点是辐射范围广、产品种类多、供应链长,核心是要注重诚信经营、提高服务质量。如“京东众创空间”,是国内电子商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其在线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达12大类数万种产品百万种优质商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1-14期

  • 第2017-01-13期

  • 第2017-01-12期

  • 第2017-01-11期

  • 第2017-01-10期

  • 第2017-01-09期

  • 第2017-01-08期

  • 第2017-01-07期

  • 第2017-01-06期

  • 第2017-01-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