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要闻·综合

民盟界别:实现装备制造业的“两化融合”

  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新型化和信息化融合,对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为此建议如下:
  建议完善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的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国家和地方标准化体系建设,从而进一步完善装备制造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装备制造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的统一标准,实现行业信息的有效连接,实现行业业务数据的共享,推动业务协同发展。装备制造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两化融合必须做到对企业各业务环节的全面覆盖,缺少哪个环节都不是真正的融合。
  建议集中装备制造业优秀人才,促进两化深度融合。集中我省制造业第一流的科学家和第一流的工程技术专家,促成他们之间的合作,并以他们为主体参与制订、开发标准化体系、技术标准及应用软件,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两化融合保质保量。
  建议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增强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行业规范、提升企业标准化和质量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注重自主知识产权,充分释放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活力。
  建议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民营资本进入现代装备制造业。一方面,政府应给予企业在更广泛的层面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进入门槛,鼓励企业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另一方面,创新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投融资模式,采用创新融资租赁、无形资产抵质押、动产托管、互助担保联盟、风险投资等,实现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融资模式多元化。
  建议完善装备制造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首先,完善装备制造业学科建设,鼓励我省高校积极开设装备制造的相关专业,为我省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培养高素质的储备人才;其次,强化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的职业培训,将从业者的信息化培训作为员工综合培训计划必不可少的部分,不断提高从业者素质;最后,注重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的宣传引导,形成两化深度融合的积极氛围。(本栏稿件由本报记者 郑亦工 雷清明 王佳采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1-14期

  • 第2017-01-13期

  • 第2017-01-12期

  • 第2017-01-11期

  • 第2017-01-10期

  • 第2017-01-09期

  • 第2017-01-08期

  • 第2017-01-07期

  • 第2017-01-06期

  • 第2017-01-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