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临汾1月17日讯(记者 畅雪 通讯员 李永春)农历春节即将到来,古县石壁村的贫困户刘忠茂也告别了蜗居20年的土窑洞,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而新装在屋顶上的光伏发电板,每月还能给他再带来500元的收入。
古县现有建档立卡脱贫户5300余户共计1.6万余人。2016年以来,该县创新工作机制,依托特色产业,依靠多种措施,强势推动扶贫攻坚行动。
为保证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古县实行了四套班子领导包项目、包企业、包乡镇、包村、包贫困户的“五包联”责任制,全县111个工作队、2671名机关干部,46名农村“第一书记”活跃在田间地头,实现了下乡驻村精准帮扶到户“全覆盖”和下乡工作队驻村“全覆盖”。此外还制定了《精准帮扶贫困户手册》,全程留痕,精准对接。
针对该县产业布局和贫困户的需求,古县因户施策,重点发展了光伏发电、油用牡丹、核桃、连翘、生猪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2016年12月31日,古县与山西新大象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生猪养殖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在7个乡镇开展“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试点,建立脱贫攻坚高标准养猪小区,建成后将实现存栏8.2万头规模,解决涉及1293户贫困人口的增收问题。
为解决生产资金来源问题,古县创新金融服务,为贫困户搭建融资平台,县政府通过财政整合资金注入金融风险补偿金500万元,支持银行向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下小额信用富农贷款,向能人大户、合作社发放20万元以下强农贷款。截至目前,发放贫困户贷款277笔,共843.7万元。
此外,古县还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县12个单位制定了部门行业专项扶贫方案。2016年,雨露帮扶计划资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84人,发放补助42万元;终末期肾病医疗保障方案帮助19名血液透析患者大幅减轻治疗负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使百余名农民签订就业合同;村级电商服务站对农户进行在线销售培训,使800余人掌握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