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大同1月17日讯(记者 杨晓明 通讯员 段拴虎 陈飞)2016年以来,浑源县着眼于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引领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党支部+”模式,将基层党建作为推动全县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有效抓手,进一步夯实了组织基础,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活力。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推动发展“富口袋”。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探索党组织服务合作社,合作社服务农户、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双轮驱动的新局面。其中,神农公司流转土地1100亩,新建了农业生态园,安置300多名附近村民在园区就业,人均增收2万多元;万生黄芪公司以最低保护价方式发展订单农业,带动3200户贫困户从事中药材种植,户均增收5000多元。
党支部+结对帮扶村+工作队,改善民生“暖心窝”。为贫困村选派了“第一书记”,组建了扶贫工作队,通过党员联系群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引导党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协调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目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500多万元,实施了人畜吃水、设施建设等项目150余个;全县集体经济收入超1万元的村由28个增加到190个,其中超5万元的141个。
党支部+服务平台+党员,提升服务“添便利”。全面推行了“为民服务全程代办”、“三下两回一牢记”等制度,扎实开展了“三联五解”、在职党员进社区、“分民忧、济民困、解民难”等暖心活动,23个党代表工作室共入住党代表1496名,由“关门办事”转变为“开门服务”。目前,共开展活动1100多次,接待党员群众4600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162条,解决问题2112个,实现了便民服务“精准化”、“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