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太原市有户外游泳爱好者近3万人,可整个省城太原乃至山西省,是华北地区唯一没有公开水域休闲游泳基地的省份,为此我对汾河太原市区段沿岸公开水域开辟休闲游泳基地进行了可行性调研。
一、太原市内汾河段野外游泳的现状
1.游泳爱好者们认为在汾河中游泳方便又经济。汾河是太原人的母亲河,在上世纪80年代前,散布在沿岸大大小小的水坑,给汾河两岸泳众提供了天然免费嬉水游泳乐园,那时,汾河是民众的自然资源。80年代后,城区游泳场馆兴建,汾河水日益污染严重,可供游泳的水域越来越少。
2.场馆游泳成本高使许多普通泳众没能力入馆。目前太原市游泳场馆有70个以上,但这些游泳场馆为了保证水质安全、基本设施合格、施救人员到位、环境评估过关等国家规定标准,都投入了大量的运营成本,因而收费价格都较高,平均价格在每人次45元左右。这对几乎每天都要下水健身锻炼的休闲游泳爱好者来说,是不能承受的。因此众多普通游泳爱好者,特别是中老年游泳爱好者,选择了太原市野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汾河景区、森林公园、晋阳湖等公开免费水域来游泳健身。
3.过量的氯气消毒使泳民逐渐转移到公开水域。调查中发现,游泳场馆普遍氯气超标。许多长期游泳者泳后出现全身皮肤红点、瘙痒、皮炎、脚气等系列皮肤疾病和肠胃、中耳炎、眼疾疾病,以及呼吸道不适,引发鼻炎、咽喉炎等疾病;长期在氯气超标环境中,甚至可引发癌症。而场馆为了使水质达标又节省运营成本,增加氯气浓度这是业内公开的秘密。长期游泳爱好者在无法判定水质的情况下,为保证健康逐渐到公开水域游泳。
4.泳众的层次变化使公开水域游泳成为时尚。随着国家体育总局设立“7·16游泳健身周”,到自然水域游泳和冬泳,就不再是低收入人群的专利。根据太原市冬泳协会近3年入会会员资料分析,机关、团体、学校、医院参加冬泳或公开水域的登记会员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以前以太钢、太重、汾机、晋机等企业工人为主的游泳人群,变成了现在的覆盖太原市所有行业的人群。
5.汾河水质的改善让众多泳众重返汾河。滨河东路贯通后,从柴村铁路桥往北,能看到接连不断的成群的汽车停靠汾河岸边,目前已形成了以南内环桥、柴村东湖西湖、森林公园、晋阳湖为集中点的野外游泳群团。据不完全统计,太原市参加野外游泳的人数,已从4年前的2000余人,发展到如今的近3万人。
6.管理部门管理角色尴尬。汾河沿岸游泳属于无序状态。如今在汾河中进行健身休闲游泳的各界群众越来越多,汾河公开水域沿岸陆续形成了30多个下水点,有近50个群队常年坚持休闲游泳(冬天聚集2000人以上,夏天最多达30000人以上)。但问题也越来越多,私搭乱建的窝棚,影响了汾河湿地的景观。管理部门管不过来,只能由不准到默许。
二、汾河游泳风险管控成本巨大,非营利市政建设和公益管理如何理清
1.汾河沿岸公开水域能不能建立公益性游泳下水点?在什么地方建?需要几个才能满足泳众需求?下水点又由谁来管理?这些问题太原市冬泳协会曾经向太原市政协、市人大提出过建议,分管副市长王爱琴也作过相关批示,但因部门协调及群众需求与部门安全考核挂钩等矛盾相左的情况下,此事一直未能得到落实。
2.在“绿水青山”建设成为今后地方政府主要任务的今天,这个问题应该借鉴外地经验加以解决。因为随着汾河水质改善,游泳已成为继广场舞、爬山、骑车等户外运动后最大的运动。又随着市民对“游泳是体育运动中唯一不损伤身体的运动”的认知加深,规划汾河游泳区域并启动相关建设,实现在汾河“岸上能观景,水中能游泳”的天人合一的省会城市的幸福乐园,解决群众在汾河游泳的基本需求,已经刻不容缓,亟待解决。
3.调查认为应该制定出汾河公开水域、游泳场地建设和管理的职责政策,设置汾河游泳区,政府建设,社会或协会管理,把汾河真正建成全体人民健身的长廊。
三、解决方案建议
公开水域游泳是高危运动。调查认为,在公开水域游泳场地建设上,政府应引起重视并有所规划。
1.划定可以游泳的区域和下水点列入市政建设;
2.在投资方面也可考虑委托冬泳协会或社会融资、购买服务等办法对下水点进行建设管理。具体说,就是实行政府只规划或指定位置,依托协会管理,协会通过所属30多个公开水域,民间游泳队群中的骨干和经过注册认证的“游泳救生员”“游泳社会指导员”,引导市民科学、安全的休闲游泳。
3.政府可把下水区域委托给具备资质的冬泳协会购买服务,由协会组建义务救护服务队伍,普及户外公开水域游泳安全的知识教育,开展游泳安全知识进校园进企业。
简言之,在公开水域游泳安全管理层面上:政府采取购买服务;协会按照群众性体育休闲活动的公约模式承担全部责任。此方式在北方部分城市和南方多数城市实行。
四、市民心声
调查中发现不论是网友们还是汾河水边聚集的游泳、嬉水人群,都表示,我们太原不是沿海城市,但有引以自豪的养育了三晋儿女的汾河,这几年公园多了,锻炼的人多了,但政府规划的可供人们免费自然游泳嬉水场所却没有一个。他们希望汾河湿地公园能成为真正的“湿地公园”,孩子们能自由地在泥地上打滚,在沙滩追逐;长者们能自在地在水边钓鱼,水边下棋;年轻人能在树林中山坡上游玩;水边篝火,水中划船;喜欢游泳的人们能够自由地和鱼儿野鸦一块儿畅游,和水鸟白云共舞。
通过调研外地公开水域游泳场所,发现相当多的城市著名河流,根本比不上我们的汾河水。大家希望政府关注一下游泳休闲人群需求,在城市规划中解决这个问题。游泳需要换衣地方,拆掉了临时基地只能让这些户外泳者更不方便,治标不治本,阻止不了这类人群渴望游泳的需求。
野泳人群与日俱增已超1%人口,太原市青山绿水的建设中需要有一个与其他城市一样的配套设施,那就是汾河太原市区段的公开水域活动基地。
建立公开水域游泳基地是太原市泳友近20年的心愿和需求,如能实现,不仅解决了太原市民野外游泳无法管控问题,还能引进全国公开水域大型竞赛活动,对提升太原文化旅游名城形象意义重大。
作者:太原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 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