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论坛

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引导舆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革命的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碎片化的特点,官方的、主流的、大型的机构和组织的传播与大量个体的随性、自主、情绪化传播形成了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这是一个个性解放的时代,也是一个鱼龙混杂,各种信息真假难辨的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发挥引领舆论的作用,适应时代的要求,传播主流价值观,既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理论命题。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和现实的探讨,以求有益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社会的良性发展、个性的有益舒展。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信息革命催生了自媒体,其具有低门槛、易操作、交互强、传播快等特点,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出版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研究报告对“We Media(自媒体)”进行了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主流媒体就是承担重要的宣传任务和功能,覆盖面广、品牌性强、影响力大的强势媒体。在自媒体时代,很显然主流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主流媒体必须正视自媒体制造社会舆论的力量,引导自媒体的良性发展,从而使自媒体同样发挥主流价值作用。事实上,在一些政府发布的公开信息方面,人们的获取渠道已经不再仅仅是官方媒体,往往是一条朋友圈的共享信息。主流媒体引导自媒体的舆论导向,主要是体现在如何应对一些热点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从主流媒体自身来说,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自身的立场和能力。
  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是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新闻舆论工作要担负起的神圣责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其生命线就在于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在新媒介技术发展迅速的当下,新闻工作者仍然要做好“喉舌”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但导向并不意味着刻板的说教。在网络媒介赋权、草根崛起的时代,主流媒体不再享有传播渠道上的优势,面对权威被解构和打破的挑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对媒体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双重要求,主流媒体要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形成新的话语表达体系,从民众角度出发,真正做出有故事、讲情怀的新闻报道,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建立公信、避免掉入“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主流媒体具有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功能,具有一般新闻媒体难以相比的权威地位和特殊影响,被国际社会、国内社会各界视为党、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声音、主张的权威代表,必须注意避免掉入“塔西佗陷阱”。
  2014年3月,习近平到河南省兰考县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在参加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时说:“如果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眼里就没有你,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他强调,党员干部要从严要求自己,保持好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
  公信力就是媒体的生命力。在我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与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密切相关,因为一方面,我国主流媒体大多是官方或半官方性质,其工作人员也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主流媒体还扮演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主渠道的角色,是政府信息的传播者和解释者。
  习近平曾在《之江新语》中指出:“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简政放权,政治更加清朗,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党和政府做出的承诺正在一步步实现,这也是避免“塔西佗陷阱”的重要一方面。在这些承诺中,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是最引人瞩目的,主流媒体要注意重点报道。
  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布信息,疏导舆论
  社会领域有很多公共事件,如果不及时、透明、公正地发布信息,就会造成信息发布的真空地带,自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就会纷至沓来。传统的公共关系理论认为,处置突发事件有“黄金12小时”、“黄金24小时”之说,即事发12到24小时内发布权威消息主导舆论是平息事件的关键。2010年2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黄金4小时”概念,因为随着微博、即时通信和社交网工具的广泛应用,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在网上的呈现与传播不是以小时计,而是以分秒计,近乎于实时。当时虽然还没有微信,但是网络社交化传播的威力已经无远弗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赢得时间就赢得了话语权,就赢得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把握好“黄金时间”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第一道关口。
  记者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直播报道,即时播报,讲求时效性、真实性。树立信息主渠道的权威性,做到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抢占先机。自媒体虽说有时效上的优势,但传播的信息零散,不系统,加上信息海量,鱼龙混杂,甚至真假难辨,因此其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就大打折扣。主流媒体如能在第一时间权威发布信息,将会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从而引导自媒体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朔州新闻网 康玲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2-18期

  • 第2017-12-17期

  • 第2017-12-16期

  • 第2017-12-15期

  • 第2017-12-14期

  • 第2017-12-13期

  • 第2017-12-12期

  • 第2017-12-11期

  • 第2017-12-10期

  • 第2017-12-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