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论坛

融媒体时代,新闻要学会“讲故事”

  融媒体时代,内容为王显得尤其重要,这无形中对新闻写作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内容的故事化,更是在新闻创作过程中,运用的越来越多的一种写作方式。
  因此,写新闻就要学会讲故事,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不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也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更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那么,到底要如何才能做到会“讲故事”呢?
  巧用“故事标题”
  新闻报道和故事,看上去好像是两回事,但实际上优秀的新闻报道就应当是生动的故事。换句话说,如果把新闻报道写成故事,或者说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报道,那么新闻报道就可以克服呆板、生硬、单调、枯燥的毛病,更能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
  记得最初在学校上新闻写作课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眼睛”。一篇好的新闻能否引起受众的关注,首当其冲的就是标题。既要通过标题,告诉受众最近发生了什么事,还要有让受众不由自主地想打开新闻,看个明白的欲望。
  于是,新闻标题的“故事性”是关键。
  以最近我参与采写的一篇报道为例。如果按过去对消息五个要素的要求:这篇报道的标题应该是这样的——《省国税局等三部门举行“税务之家”启动仪式》,更多的媒体的标题是这样的——《税务之家助力我省企业走出去》或者是《税务之家助力我省企业走进一带一路》等,这样的标题没有错,但是死板教条,平铺直叙,没有亮点。
  怎么样能有别于这些标题,在同源新闻中通过标题,找出新颖独特的、又有故事的亮点呢,经过反复推敲,数次针求别人的意见,最终在山西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的标题确定为《一带一路上,山西有个家》。修改后的标题,寥寥几个字,但是却埋下了一个悬念,标题的故事味道浓了,当天点赞的人比平常增加了三倍。
  讲好“人”的故事
  不容忽视的是,融媒体的时代,也是一个讲故事的时代,谁的故事讲的好,就能达到高效传播的目的。那我们在讲故事的同时,就要首先把握好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要知道故事的核心是“人”。毕竟在现代生活节奏快捷的今天,在人们普遍感到浮燥、压力的时候,往往会对其他人的新闻故事感兴趣,当新闻事件本身的新鲜感减退后,在这些事件中的人物就会为新闻带来新意。
  以笔者曾经编发过得一篇文章为例——《新绛小马哥夸税务 抢戏“桃花节”》。新闻背景是新绛县国地税局在该县举办的桃花节上,做了一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活动,运输企业负责人小马哥的现身说法,抢去了“桃花节”的头彩。
  文章是这样讲水资源税故事的:小马是某运输企业负责人,手下有各种运输车辆200多辆。为节省成本,他在公司院内打了一眼深水井,建了一个洗车场。前几年,县水利局每年征收的水资源费仅有500元,可去年12月份,县地税局前来核定他的水资源税,按洗一辆车100升水计算,每辆车每月最少洗三次,每月共用水60吨。而新绛县属于水资源超采区,按山西省水资源税适用税额核定,每吨为20元,这样一来,每月的水资源税就得缴1200元。于是,税务人员考虑到小马公司面积较大的实际,就建议他建个蓄水池,上马一套净水设备,实现水循环利用,以拉低经营成本。小马很快就建了蓄水池,购置了相关设备,不但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而且还能将雨水储存利用,这样一来,他的税收定额就下降了5倍,由每月1200元下降为240元。
  在桃花节上,小马碰巧与地税局老熟人相遇,看着赶会的老百姓在听税务人员讲解水资源税相关政策,一向快人快语的小马哥抢过话筒,现场说起法来……
  文章的亮点之处就在于,通过讲述一个普通纳税人小马对刚开征的水资源税前后认知的故事,把水资源税宣传这条新闻报道写的具有可读性,节奏感很强。
  用好有“细节”的故事
  当记者在接到一条新闻线索的时候,从中找故事是必要条件。如果想让这个真实的故事与整体新闻报道互相搭配,那就要求在采访的时候把握好节奏,并在采访之初,在心中策划好,怎样在有限的文字和时间里将新闻故事讲的有趣和精彩。
  而这其中,细节很重要。正如白岩松在《白说》一书中所说,“好的细节,会在聆听者产生倦怠的时候,将他再次带入故事。被细节牵引着的人,聆听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
  在新闻报道中亦是如此。它是最微小、最生动、最传神,也是最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事实,哪怕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可以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效果。而在这一点上,对纸媒记者的考验更甚。因为缺少了画面和声音这些媒介,靠的是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要通过文字的描写,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诠释得淋漓尽致。
  而这些细节往往以白描为主要特征,穆青曾经说过,“这种表现手法,有时也借助语言的音响和色彩来加深效果,但主要依靠事实、形象、思想来打动读者。它的特点是豪华毕落见真谛,从平凡中见到深刻,在沉静中见到热烈的;尽量做到自然流畅,不事雕琢。”
  再如一直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它便是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让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可以全身心地享受编导对熟悉和不熟悉的美食的探究。
  这就是“细节”的魔力。(作者单位:山西经济日报)

桑莉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7-16期

  • 第2018-07-15期

  • 第2018-07-14期

  • 第2018-07-13期

  • 第2018-07-12期

  • 第2018-07-11期

  • 第2018-07-10期

  • 第2018-07-09期

  • 第2018-07-08期

  • 第2018-07-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