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和语言教育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和手工作品,表现出孩子纯真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个人情感,使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得到了升华。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1.利用幼儿自言自语边说边画的特点,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幼儿喜欢按自己的意愿绘画,老师要大胆地放开幼儿,使他们的行动和思维都不受约束。让他们在绘画时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引导幼儿自由说话,使幼儿有宽松的绘画环境,能自由的交谈,愿意给别人讲解自己绘画的意图,还能互相评价,在促进美术作品完成的同时,也带动了一些平时不爱表达的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2.利用美术活动区域的功能来增加语言刺激交流的机会。在美术活动中,我发现几名幼儿对美术活动兴趣较浓,但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我就利用他们在美术区域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讲自己做的什么,画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有时还让他们把自己好的作品带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久而久之,这些孩子还真的有了进步,每当区域活动时他们眉飞色舞地讲述,还吸引了其他幼儿来和他们互动。
3.利用欣赏美术活动训练幼儿口语的表达能力。我经常利用课间几分钟的时间,让幼儿去欣赏作品,全方位评价作品,提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孩子们总是积极发言,遇到有的孩子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时候我就启发引导,让孩子把话说完,保护孩子对作品的特殊看法。对平时不爱多表达的幼儿更要启发,帮助他们说出作品的某一点看法,并帮助有的幼儿克服语言障碍,流利地进行表达。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意识,由于他们理解了作品,更激发了他们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4.利用绘画过程来挖掘幼儿的语言发展。美术活动中我让幼儿把自己的绘画过程讲下来,让幼儿自己设计自己的作品,自己用语言表达方式解决自己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这样用语言来引导,克服了幼儿常说:“我不会画”这一现象。
5.利用折纸、剪纸、泥工、撕纸等系列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些活动中,我让幼儿把制作过程讲述一遍后还让幼儿讲述如何有条理的使用工具材料,怎样保持桌面整洁,活动结束又如何收拾。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良好习惯,也给语言发展较差的幼儿提供了成功表达的机会。
6.利用美术作品的评价活动来促进语言的发展。不管是绘画或手工,我总习惯让幼儿进行讲座和评析,说出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幼儿评析后教师进行总结,把较高层次的审美思想再传递给幼儿,使幼儿在美的作品中接受语言熏陶。 (作者单位:水利厅幼儿园)
张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