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可靠电力锻造“法兰之都”

  辗环车间内,一名操作员正熟练地操作全速带锥辊辗环机,几分钟后火红的法兰钢胚被加工成一个直径5米的大型法兰毛坯……这是11月17日,记者在忻州市定襄县管家营法兰锻造有限公司看到的生产场面。
  “目前公司拥有各类加工、检测和实验设备367台套,产品远销美、德、英、法、日、意、韩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望着繁忙有序的生产车间,公司董事长智还伟说,如果没有电力支撑和供电部门的优质服务,厂子也不会有今日的发展。
  “从下料、加热、成形,到最后的锻后冷却,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电力,可以说电力解放了人力,减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谈及企业发展史,年已六旬的智还伟打开了话匣子。
  据统计,随着定襄锻造业的不断发展,到1999年底,全县法兰企业发展到1230个。网架不通畅、负荷接入能力不足成为了当时法兰企业发展的阵痛。那时,多家企业共用一条10千伏线路供电。一旦停电,工厂就要停工,投诉就会蜂拥而至。
  得益于国家对电力事业发展的鼎力支持,1998年以来,定襄县供电公司电网建设累计投资1.2亿元,先后投运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开闭所,完成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国家级电气化县建设工程,区域电网网架不断增强,电网供电能力、电能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电网建设发展带来的最直观效益,就是个体企业的飞速发展。从普通机床到数控机床再到高速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改造,每次技术升级都离不开电力支撑。从80千伏安的变压器到10千伏专线再到现在的35千伏自用变电站。智还伟用“科技解放生产力,电力解放了人力”14个字概括了30多年的办企经历。
  同电网建设一并升级的还有不断提升的电力服务理念。
  2014年,定襄县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问需求、送服务、促发展”走访活动,主动上门走访并建议山西金瑞高压环件有限公司将企业报装容量8000千伏安变更为6300千伏安,此举不仅可以满足企业正常生产,还帮该企业每月节省了40800元电费。2015年,供电公司营业班班员通过集抄核算系统发现该企业电费异常。该公司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立即联系杨凯峰并带上仪器赶到车间。经检测,是投运的电动机导致功率因数低造成的。服务队建议加装一套无功补偿装置。效果立竿见影,每月就为企业节省电费3000余元。
  客户是生存之本,服务是立命之基。在互联网时代,创新服务更加迫在眉睫。2019年4月12日,定襄县铁龙锻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池建勇通过掌上电力APP在线上报装增容1260千伏安。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6月27日,在自建工程竣工后次日就完成了验收送电,整个增容工程仅用时76个工作日,新购置的生产线实现提前投运。
  如今,小作坊变成大企业,小工厂连成大产业。定襄县今日之“锤击”早已不是古时的“锤击”,在日益坚强的电网和优质高效的供电服务支撑下,“世界法兰之都”必将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 张剑雯 通讯员 张一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11-24期

  • 第2019-11-23期

  • 第2019-11-22期

  • 第2019-11-21期

  • 第2019-11-20期

  • 第2019-11-19期

  • 第2019-11-18期

  • 第2019-11-17期

  • 第2019-11-16期

  • 第2019-11-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