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我省唯一一家,大同黄花入选2022年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是一项崭新任务,需要靶向发力、综合施策,充分发挥典型样板的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构建起点、线、面“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格局。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抓执行必须靠切实可行、务实管用的制度和机制作保障。各地要强化主体带动,突出示范引领,高起点高站位谋划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把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工作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制定作战图、倒排工期表,高效协同,合力攻坚,全力破解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确保“三品一标”行动有序推进。
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是“特”和“优”。加大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数量和规模优势是促进我省品牌农业走向“名、特、优”的必然选择。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生产实际,激活城乡发展要素,补齐发展短板,引导试验示范基地、重点产业、农业园区全面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方能夯实发展根基,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子落而满盘活”。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如何衔接?从农业生产托管寻突破。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鼓励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运用农业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提高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能力,大力培育农业生产托管示范基地、示范户等多元社会主体,加快推广生产托管,让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推动“三品一标”,小农户是主体也是难点。从破解小农户绿色生产难题入手,既要加大农业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耕种条件,提高土地产出收益,提升种植业效益和竞争力,也要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引导土地流转、产业扶持、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让农民有钱赚、有奔头,真正将农民变成一种体面职业、一份有收益的事业,从而保障种粮积极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主动作为,加强指导,务实推进“三品一标”建设,引领农业提质增效,让“三品一标”样板的辐射面更广、带动力更强,将一个个“亮点”连成一道道风景,其时已至、其势正成、其兴可待。
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