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民声

共享按摩椅切莫招人烦

  共享按摩椅近年来迅速登陆商场、一些医院、影院、机场、车站等地,在公共场所占有“一席之地”。近期,关于公共场所按摩椅的新闻频频出现,一高铁站被曝出近九成座椅是按摩椅,旅客迫不得已席地而坐;某火车站有女乘客的长发直接被卷入按摩椅而动弹不得,在众人的帮助下才得以脱困……按摩椅的卫生情况、安全问题、消费者权益等一系列问题引发关注。原本为公众提供方便的按摩椅,为何变得越来越“讨人嫌”?
  实际上,共享按摩椅已经推广多年,如今在不少公共场所都能见到其身影,人们逛街累了、电影候场前或是等车间隙,去按摩椅上按摩一下,挺好!而随着按摩椅越来越多,普通座椅却越来越少,人们逛街累了想休息一会儿,往往只能选择前者,如果只坐不消费,按摩椅就会一直发出提示音,不仅让想休息的人“良心难安”,也让真正想按摩的人深受其扰。按摩椅数量增多,挤占公共资源,不仅削减普通座椅数量,增加强制性消费,而且由于疏于管理,其安全与卫生问题同样堪忧。在“按摩椅能不能离开电影院”的讨论声中,按摩椅会出现坐着不舒服、较硬的设备让脖子难受、电影看到一半突然启动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电影院甚至悄然把普通座椅换成了共享按摩椅,还专门放在了黄金观影位,消费者常常面临“要么在较佳观影位置享受按摩椅的‘折磨’,要么在边缘位置坐普通座位”。同时,共享按摩椅的卫生清洁问题也被吐槽过多次。按摩椅的缝隙中经常有食物残渣、不明液体、各种杂物等。今年还报道过“广州高铁站按摩椅发现虫子”和“广州一女孩称坐共享按摩椅起荨麻疹”,其“卫生管理不到位是根本原因”……
  新华网在微博创建的“你认为共享按摩椅该不该取消”这一话题中,有77%的网友建议全部移除或减少其比例。8月17日,铁路部门发文予以规范,称车站按摩椅数量不得超过全部候车座椅的20%。此文一出即获得好评。公共场所人流量大,许多人需要依靠座椅歇脚、等候,公共场所设置共享按摩椅引发出各种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对于候车座椅,应先谈普惠,再谈差异化服务。
  严格限制按摩椅的占比。体积较大的按摩椅挤占普通座椅的空间,会加剧座椅资源紧张。共享按摩椅可以有,但绝不能成为“主角”,公共场所的座椅,先得满足“坐”的基本需求,引入商业合作应当是在此前提下做加法,而不是以损害基本需求为代价。像电影院等商业属性更浓的公共场所,也应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事先提示哪些座椅具有按摩功能,方便消费者在充分知情后自主选择。公共场所管理者应提前考虑在布局、数量上更合理,更多考虑消费者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椅子的卫生问题,更应该是一笔“明白账”。以卫生清理为例,平台称“商场那边会安排人去清理”,而商场则说“由厂家安排专人清理维护”,显而易见是在互踢皮球,没有找到其卫生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
  把公共空间还给公众,把选择权交给大家。公共场所的共享按摩椅若想得到大众的青睐,应在控制数量、排查安全隐患、整改卫生问题、维护消费者权益等问题上多下功夫。“跑马圈地”的上半场已经完成,能否解决好日常运营维护的种种问题,将直接决定这一共享模式是“昙花一现”还是“存之长久”。“重投放、轻运维”往往会损害消费者的观感,唯有做好日常维护,找到商业模式与公共利益的平衡,才能长远做下去。

燕语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13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11期

  • 第2023-09-10期

  • 第2023-09-09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7期

  • 第2023-09-06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9-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