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静乐县汾河静乐段、娄烦县涧河、运城盐湖等62条(段、个)河湖(库)戴上“省级幸福河湖”的桂冠,我们不仅看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更触摸到我省治水兴水的民生温度。
“省级幸福河湖”诞生,贵在“幸福”二字。我省紧扣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等8个方面,将冰冷的治水指标转化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不是简单的河道清淤、岸线绿化,而是把水生态修复与群众获得感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就像位于静乐县的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既让候鸟有了栖息地,又让市民多了亲水空间,这种“人水和谐”的治理智慧,正在三晋河湖间流淌。
评选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实施“三年复核”机制,意味着幸福河湖建设要持续“保鲜”。这种动态管理思维,跳出了“重创建轻维护”的窠臼。就像照料自家小院,既要精心布置,更要日日打理。运城盐湖正是得到持续治理,才实现了从“城市伤疤”到“生态明珠”的蜕变。
“河安湖晏”是幸福河湖的首要目标,也是河湖治理的重要任务。重点是,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在幸福河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拓宽幸福河湖建设的资金渠道,发挥“河湖长+”作用,健全部门联合执法、跨界河湖共保联治、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处置等工作机制。
期待更多的河湖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撰稿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