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指标。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为食品安全全流程监管划出硬杠杠。
加工类食品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产物,其安全监管面临着产业链条长、环节多、风险点复杂等挑战。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全流程监管体系,成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践行“四个最严”,构建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食品生产安全治理体系,全省食品生产领域安全态势持续稳中向好。
食品全流程监管对象数量庞大、业态复杂,而监管力量相对有限,如何提高监管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关键。风险分级管理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以运城市临猗县为例,该县加强对食品安全进行风险分级管理,将监管资源更多地投向高风险领域和环节,提高了监管的针对性。
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到运输销售,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食品安全隐患的“温床”。要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形成从源头治理到终端消费的闭环,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同时,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把质量安全关,保持线上线下同标同质。更为复杂的是,随着食品行业的迅猛发展,新的食品种类与加工工艺不断涌现,传统的监管手段往往难以应对新变化。应着力构建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的智慧监管新模式,采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对食品从原料到餐桌进行全过程的追踪,从而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参与也是完善食品全流程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一环。当前的消费者参与主要集中在事后投诉举报方面,事前和事中的参与渠道和方式仍然有限。可以探索建立消费者代表参与食品安全检查、风险评估等机制,开发更加便捷的食品安全查询和反馈平台,鼓励消费者积极行使监督权,有效弥补行政监管的盲区。同时,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力度,系统性地提升公众的食品鉴别能力和维权意识,让消费者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三只眼”。
实现食品全流程监管需“制度先行、技术支撑、执法严格、共治协同”。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为指引,不断完善全流程监管体系,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保障。
孙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