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脑屏开发”不可信 筑牢防诈篱笆

  3分钟看完100页书,3天记住3年单词,把书放头顶就能说出目录……这些听起来天方夜谭的“脑屏开发”成果,实则是一些培训机构编造的伪科学谎言。近日,央视曝光的“脑屏骗局”引发关注。
  从早年的“蒙眼识字”“量子波动速读”,到如今的“脑屏开发”,花样翻新,套路依旧:先搬弄玄虚术语,标榜“前沿科学”;再抛出“错过黄金期再无机会”的话术,鼓吹“神童速成”;辅以“成功案例”展示,诱使家长入坑。归根结底,不过是想收割家长的钱包。
  为何骗局年年被曝,仍屡禁不绝,症结有二。其一,监管尚不完善,由于处罚偏轻、违法成本低,不良机构往往“换个马甲”卷土重来。亟待多部门形成合力,让利剑及时出鞘,筑牢长效监管藩篱。其二,部分家长在升学压力与“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恐慌下,丧失了基本判断力,试图为孩子找到一些快速通往成功的教育捷径。殊不知,孩子成长过程中,感知世界、探索未知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全脑开发”。教育的过程是个体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的过程,尊重规律、静待花开,方是正道。
  教育之功,在于育人,绝非制造虚幻的神童。祛除伪科学虚火,既需监管发力堵漏洞,更在于家长涵养理性心态。少些对“速成神话”的盲目追逐,多些对孩子兴趣爱好与成长规律的关注。让教育回归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本真,此类收割智商税的闹剧,便彻底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撰稿兰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01期

  • 第2025-06-30期

  • 第2025-06-29期

  • 第2025-06-28期

  • 第2025-06-27期

  • 第2025-06-26期

  • 第2025-06-25期

  • 第2025-06-24期

  • 第2025-06-23期

  • 第2025-06-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