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阎建军)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11月7日,由文旅部、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黄河非遗大展在潇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沿黄九省(区)6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3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展。
作为闻名遐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山西有18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9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本次大展以黄河农耕文明为主题,展厅分黄河农耕文明和黄河面食文化两大板块。黄河农耕文明围绕“民为本,食为天”的传统思想,以“大河溯源、大河滋养、大河奔流”三个板块展现农耕文化下黄河非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静态展示和动态互动体验两条展线,展示黄河农耕文明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传说、民间文学,与农耕相关的传统手工艺等项目,让观众纵览黄河沿岸独具魅力的乡土风情;黄河面食文化体现生活化、时尚化和烟火气,以市集的方式呈现,分别展示沿黄各省(区)传统非遗美食、山西传统老字号非遗代表性项目、山西传统非遗酿造技艺及山西面食文化和传统工艺。展区还将定时进行面食表演,观众也可以现场动手学习非遗面食制作技艺。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与沿黄各省(区)同频共振、协同发力,为提升全流域非遗保护工作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黄河非遗大展是展示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工作成果、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务实举措,是各界深化交流合作的好平台、群众畅享非遗大餐的嘉年华。沿黄各省(区)将以大展举办为契机,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共展非遗壮美画卷、合奏非遗时代新曲,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