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大同,金风送爽,层林尽染。
10月30日下午,第二届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技能大比武活动决赛在大同启幕,镌刻时光的千年古都与守护“食”光的安全卫士如约相会,绽放出新的光芒。
“凝心聚力,转型发展,抽检有我,晋享食安!”下午3时许,山西参赛队白宇仁、牛遥遥、崔小芳、花锦四人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精神饱满地上场亮相。台下观众群情高涨,特别是与之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王艺鑫和李宇栋两名队友,更是满眼鼓舞与期待。
昔日汗水,只为今朝。
厚积薄发,方能一路高歌
随着蓄势待发的8支参赛队陆续入场就位,巅峰对决正式开始。这场比赛,既是一次专业的角逐,更是一次心态的比拼。
“回答正确,请为山西队加10分!”第一轮基础必答题考验的是参赛选手的基本功,8省参赛队全部拿到了相应的分数,比赛也一时间处于胶着状态,各队都极其小心谨慎,只待抓住机会率先突围。
第二轮,是实操案例抢答题,既检视选手的专业素养,又考验选手的临场反应,早抢犯规,迟抢无效,答对奖励20分,答错扣除20分。这一轮过后,吉林队一路突飞猛进,抢到了五题,全部回答正确,暂居第一。山西队抢到了三题,全部回答正确,暂列第二。其他队或是没有抢到,或是答错失分,比赛愈发紧张。
第三轮,是风险挑战选答题,分为30分、20分和10分三大类题型,分值越高对应的题型越难,答对增加相应分值,答错扣除相应分值。因为前期的失利,排名较后的几支参赛队都冒险选择了30分的题型,不料却纷纷折戟,接连被扣除了30分,分值再度被拉开,吉林队依旧遥遥领先。
这一轮,山西队同样选择了30分的困难题型,台上台下纷纷屏气凝神,气氛逐渐开始紧张。“恭喜山西队,回答正确,请为他们加上30分!”答案公布的瞬间,台下掌声雷动。分值最高的吉林队为了稳中求进,选择了20分的中等题型,在其回答正确后,整个赛事的排名走向也愈发明朗起来。
随着最后一轮情景演练题的成绩公布,四轮比拼至此全部结束。山西队,也终于迎来了他们的高光时刻。
“恭喜吉林队荣获团体一等奖,山西队和湖南队获得团体二等奖,浙江队、山东队、河北队、上海队、四川队获得团体三等奖。”经四轮成绩综合评定,山西“晋享食安”队以第二名的决赛成绩荣获团体二等奖,晋中市太谷区市场监管局白宇仁等8位选手荣获个人优秀奖。
征途漫漫,唯有奋勇向前
“我们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我们成功了!”赛后,白宇仁激动地说道。此时此刻,一切的痛苦、付出、坚持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拼搏,又见拼搏。
1个月,30天,720个小时!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或许只是惊鸿一瞥,但对山西参赛队的6名队员来说,这段比赛前的集中封闭培训,是他们朝夕相处、一起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宝贵经历,早已在他们的记忆深处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烙印。
时钟的指针拨回到9月6日,彼时,正是大比武复赛举办前夕,山西参赛队还没有正式组建。经各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荐,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中初步选拔了6名监管干部和6名机构人员进行集中封闭培训。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核查处置、适用标准、“两个责任”、行风建设、反食品浪费……食品抽检大比武涉及的知识点涵盖众多,每一个领域的资料都有一大堆。这段时间,大家努力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除了聆听专家授课,就是自习查阅资料,加班加点早已成为了生活日常。
培训结束后,晋中市太谷区市场监管局白宇仁、太原市小店区市场监管局牛遥遥、山阴县市场监管局王艺鑫、山西锦烁生物公司崔小芳、太原海关技术中心花锦、晋城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李宇栋6人在12名备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山西“晋享食安”队的一员。
努力创造价值,拼搏成就梦想。9月20日,大比武活动复赛在河北石家庄举办,山西参赛队的白宇仁、王艺鑫、崔小芳、花锦四人与其他十五支参赛队,从笔试答题、实操演练两个方面进行了激烈比拼,最终,山西参赛队凭着扎实的业务能力跻身全国八强,成功晋级决赛。
“晋享食安不光是一个口号、一个队名,更是守护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庄严承诺。”崔小芳如是说。食品抽检大比武活动是市场监管总局对各地市场监管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也是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从初赛到复赛,从复赛到决赛,一步步走来,山西参赛队在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抽检技能的学习和运用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次比赛,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奖项,更是并肩作战的情谊与业务能力的提升,良好沟通让我们的想法得以全面展示,取长补短让我们的队伍不断强大,一起拼搏奋斗的过程与温暖互助的时刻让我们的团队更加珍贵。”王艺鑫表示,在这次比赛中,自己更加理解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虽然记忆和背诵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大家用丰富的工作经验互相帮助,将生硬的法律条款转化为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能够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只要前行,山海皆可平,满目尽芳菲。我们相信,山西参赛队乃至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都将以此次大比武活动为契机,切实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认真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水平,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