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是确定的:哪怕有不同的声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也是最好的“流量密码”
“网友点哪,我们查哪!”“3·15”期间,一档名为《你点我查》的执法短视频节目,俨然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官方“嘴替”。在四川省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运营的这档节目中,工作人员化身“督哥”进行食品安全检查,“突袭”餐厅后厨、奶茶店、农贸市场等场所,存在问题的当场要求整改……这些短视频引得百万网友持续围观,直呼“建议全国推广”。
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以此推动监管检查透明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将“指挥棒”交给群众,是《你点我查》的可贵之处。节目中,“督哥”去哪里完全由网友说了算,用短视频记录“探店”过程并对外发布,相当于从“少数人监管多数人”转向“多数人监督少数人”,有利于让检查更加公开透明,更有说服力。
这种良性互动可谓一举多得:其一,执法者走向前台,有利于摆脱单纯说教的刻板印象,拉近和民众的距离,以“小切口”推动“大共治”;其二,网友切身参与和见证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督之余,还能及时“避雷”,对相关政策、法律等有所知晓;其三,对经营者而言,更透明的执法也是良好营商环境的一部分,节目本身的热度,其实也印证了网友对其监管方式的认可。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政务若要真正“出圈”,“有意思”和“有意义”缺一不可。当然,这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勇气——即便像《你点我查》这样给人沉浸式体验的“顶流”,也曾被质疑执法视频的真实性。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哪怕有不同的声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也是最好的“流量密码”,在一问一答、一疑一释、一来一往之间,信任和人气就会慢慢生成。
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