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声音

代练平台不能成网游防沉迷洼地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民众如何对待未成年人,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国家的文明程度

  伴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有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基于未成年人保护的价值目标,合理限制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已成为社会共识。为此,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专门下发通知,要求游戏厂商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为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应该说这一规定的要求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得到未成年人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各大网络游戏厂商,基本上能够做到严格遵守这一规定。但仍有少数企业在推出相关网络服务的时候,忽视未成年人保护这一底线性质的要求,放任自己提供的服务成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机制的“洼地”,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此前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判决的首例网游代练App案,就揭示了这一问题的冰山一角。
  从游戏运营商的角度来说,要及时跟踪产业发展情况,运用大数据识别和预测研判技术,提升动态的账户管控机制,以有效防范成年人的账户被未成年人使用。
  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也通过相关案件的审理亮明了自己的态度,如在首例网游代练App案开庭审理之前,法院即向相关代练平台发出诉前禁令,要求其立即停止App运营,以防止这个“洼地”继续存在,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民众如何对待未成年人,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国家的文明程度。与此同时,一个国家的企业界,如何对待未成年人,是否昧着良心打小孩子的主意,是否“见利忘义”,则界定了一个国家商业伦理道德的下限。

薛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20期

  • 第2023-03-17期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3期

  • 第2023-03-10期

  • 第2023-03-09期

  • 第2023-03-08期

  • 第2023-03-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