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贴“碳标签” 让低碳有迹可循

  省生态环境厅等16个部门日前共同印发了《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出,优先聚焦电力、煤炭、天然气、钢铁、电解铝、水泥、氢、石灰、玻璃、合成氨、电石、甲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积极参与碳足迹核算,推动这些重点产品纳入产品碳足迹认证目录。
  当“碳足迹”从学术名词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成为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时,也标志着一场深刻的绿色转型正悄然展开。我省新推出的《方案》中提到为重点产品贴上“碳标签”,看似简单的一步,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意义。“碳标签”不仅是对一件产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透明化表达,更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迈向低碳未来的坚定承诺。
  绿色低碳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方案》特别强调了对优势产业的支持以及公共采购环节的应用。也就是说,那些率先参与碳足迹管理体系试点建设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支持。鼓励生产者优化工艺流程,减少能源消耗,为国际贸易提供新的对话平台,助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认可。
  此外,碳标签的推广有助于培养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从而倒逼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相信随着更多产品贴上“碳标签”,消费者的每一次选择不仅仅是购买商品,也是积极参与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的具体实践。

撰稿王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07期

  • 第2025-01-06期

  • 第2025-01-05期

  • 第2025-01-04期

  • 第2025-01-03期

  • 第2025-01-02期

  • 第2025-01-01期

  • 第2024-12-31期

  • 第2024-12-30期

  • 第2024-12-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