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精准匹配就业供需

  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如何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是当前就业工作的关键所在。事实证明,只有让人才供需精准对接,才能从学有所成迈向“业有所就”,实现人岗相适。
  现实中,在一些地方和行业,“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现象共生,正是供需脱节所致。摸清就业市场供需底数,是精准匹配就业需要的前提和基础。各地既要摸清本地每年大学毕业生底数,特别是未就业大学生技能水平与培训意愿;也要深入本地企业,摸清用工需求。只有把供需底数摸清,才能有针对性地促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提升校园双选会及访企拓岗实效,是供需精准匹配的重中之重。学校、就业主管部门与用人单位应强化对接,确保对方提供的岗位是学生真正需要、能学以致用的;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让供需双方好好“相亲”、力戒虚功,千方百计提升招聘实效。山西大学持续推进书记校长访企拓岗行动,发挥校友资源优势,密切联系合作企业,努力为学生提供充足岗位,同时积极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助力供需双方实现精准对接。
  就业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满足产业需要的人才,才是能充分就业的人才。如今不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迭代更新,需要劳动者素质、技能不断提升。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应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为企业产业输送更多优质劳动力。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依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并鼓励学生考取技能证书,提前为就业筑基。
  供需精准匹配,还需引导毕业生理性评估市场机会、自身能力,合理设定就业目标,力争到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岗位实现自我价值,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岗位。比如投身乡村全面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前头。”各地教育部门应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育机制,实行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实现校门、厂门之间的无缝对接,让学生能找到合适岗位,企业能找到心仪人才。
  归根结底,精准匹配就业供需,既要精准满足毕业生之“需”,又要精准满足企业之“要”。毕业生想做能做的,恰恰是企业需要的,才能真正推动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双向奔赴”。

何勇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3期

  • 第2025-07-12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 第2025-07-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