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近日印发,既吻合提振消费经济的底层逻辑,又兼具鲜明的地域特性,对于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能具有重要作用。
推动消费供给提质,是增强群众消费意愿和满足感的一个关键命题。今年一季度,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27.5亿元,同比增长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7位。群众消费需求旺盛的同时,不要让高端化、专业化、标准化方面的“供给”短板,成为消费升级的“绊脚石”。客观看待消费供给提质,应遵循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规律,深刻领悟加快高附加值品种开发、高复购率品质供给、高品牌价值溢出所带来的商业“增量”意义,以高品质消费供给驱动我省消费经济提质增效,加快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高品质消费供给,离不开本土元素的现代化阐释。《黑神话:悟空》引领的山西古建爆火出圈,全省重点景区去年累计接待游客量和门票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15%。本土元素的现代化阐释通过新技术、新元素、新表达产生具备传播价值、教育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新故事,而其中的关键,是“本土与国际”的结合,是用能够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形式和叙事语言,来表达山西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推动潜在客户从单维认同到多维认同。
推动消费供给提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缺一不可。政府与市场、科技与创意的合力才能创优消费供给的营商环境;解放思想,优化环境,才能创新消费产业与现代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紧密结合科技进步步伐,发挥“技术驱动”优势,才能实现消费产业跃升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在商业语境中,“路”既涵盖超市门店、社区团购等物理路径,也包括直播电商、微店等虚拟路径。推动消费供给提质,需优化供给,打造有效消费场景、畅通高效消费渠道。本土商家不仅要提升实物消费质量,在品类、品质、品牌上发力,还要精准定位客群,打造“闭环”消费链层,挖掘品质型人群的消费潜力。
消费供给提质升级,是政府监管出来的,更是市场发展出来的。一个供需匹配、诚信有度、活跃健康的消费市场,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社会“四位一体”的消费环境共治主体各尽其责,增加优质供给,加速经济有序“蝶变”。
毕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