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1日起,太原市旅游行业正式实施旅行社、分社及导游“红黑榜”制度,明确将服务质量、投诉处理、诚信经营等关键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动态发布榜单,真正做到“服务好不好、游客来评判”,全力叫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
该制度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投诉数据、旅游信访案件、纠纷案件等为评价依据,通过量化评分与综合评估确定上榜名单,每月定期公示诚信经营主体及违规企业、导游名单,充分彰显我省整治旅游乱象、提升旅游口碑的坚定决心与务实行动。将诚信建设深度融入旅游行业发展全过程,有效提升文旅“金名片”的含金量与影响力。
从行业发展视角看,红榜上榜单位可形成“标杆效应”,激励更多从业者诚信经营、提升服务质量。当一家旅行社或导游因优质服务被列入“红榜”,这不仅是对其过往努力的肯定与认可,更能带来实际的效益,吸引更多游客的信赖和选择。这种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形成行业良性竞争生态,促使更多从业者以“红榜”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为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黑榜”如同悬顶的警示钟,对违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一旦榜上有名,旅游从业者必将面临声誉受损、经营受限等连锁反应。这些切实可见的后果会督促他们时刻绷紧合规之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不敢轻易触碰红线。同时,“黑榜”也为游客提供实用的“避雷指南”,帮助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时擦亮双眼,有效规避不良商家的侵害。
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红黑榜”制度通过对旅游从业者信用状况的记录和公示,让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更加透明,为诚信经营者搭建了展示平台,助力其赢得消费者信任与市场份额;也对失信者形成有力约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寸步难行,倒逼其规范经营行为,从而推动旅游市场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性循环,有效提升旅游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红黑榜”制度发挥实效,相关部门需细化评价标准,强化协同联动,打通数据壁垒,严格公示公开程序,健全奖惩兑现机制,实施动态调整管理,确保“红黑榜”信息真实可溯、评选有据可依、结果管用有效,让“红榜”主体有动力、“黑榜”主体有压力,以制度刚性推动旅游市场规范经营、诚信服务,为构建优质有序的旅游生态提供坚实保障。
社会力量的参与,是“红黑榜”制度保持活力、贴近实际的重要支撑。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的规范机制和反馈回应机制,鼓励游客、行业从业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红黑榜”的评议和监督中,通过线上平台、意见箱等多种方式收集反馈信息,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确保“红黑榜”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持续发挥效能。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期待各地推行好“红黑榜”制度,为诚信者“点赞”、为失信者“亮牌”,不断净化旅游消费环境,筑牢行业信誉根基,推动旅游市场在规范中提质、在诚信中繁荣,真正让游客玩得放心、游得舒心。
李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