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印发,“维权质效提升”是本次行动中的重点举措之一。
今年上半年,山西12315共接收各类投诉举报咨询21789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642.15万元。同时也要看到,消费者在遭遇侵权时,仍面临举证难、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部分领域的消费纠纷责任认定复杂,处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还有,跨部门协作机制运转有时不够顺畅,直播带货、预付式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的维权规则尚不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新挑战。
消费维权难,直接损害消费者体验,挫伤消费热情,导致消费者不情愿消费、维权渠道不够顺畅,抑制了消费潜能的释放。消费维权慢,同样会侵蚀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度,不利于形成健康、可持续的消费文化。更重要的是,一个维权不畅、纠纷难解的市场环境,会显著削弱区域营商环境的吸引力,影响经营者长期投资的信心和市场活力。
强化源头治理,化解消费纠纷。关键是,将化解关口前移,着力推动消费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化解,大力鼓励引导更多实体店经营者主动承诺并落实无理由退换货制度,减少消费争议的产生。真正压实经营者主体责任,特别是推动大型企业和重点行业建立健全内部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力争将矛盾化解在企业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
健全维权体系,提升处置能力。重点是,畅通整合热线、网络平台、窗口等各类投诉举报渠道,扩大消费维权“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景区”活动的覆盖面、提升可及性,让消费者反映诉求方便快捷。同时,优化完善投诉举报处理流程,明确各环节时限和责任,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流转和办理效率,实现消费投诉举报的高效受理、快速分派与及时处置。
构建多元格局,凝聚共治合力。要积极推动形成社会共治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等不同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联动,支持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依法参与调解。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职责清晰、衔接顺畅、高效便捷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灵活、高效的维权路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只有努力实现消费维权零距离、高效率,才能最大程度提升消费意愿和层级。
沈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