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已过,场地却迟迟不腾退。废弃的厂房、堆积的油罐,既然不再使用,为何不愿搬走?近日,太原市杏花岭区法院的执行干警在公证人员的见证下,对两起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强占场地、拒不腾房的案件进行强制执行。
雇人看护的废弃厂房
申请执行人某公司将场地租给了两家企业,到期后,这两家企业迟迟未能腾出场地。经过一审、二审,法院判决被执行人腾房,今年5月19日,法院张贴了腾房公告,限期10天内腾出,到期后两家企业依旧没有腾出,因此法院决定强制腾房。
执行当日,因为前一天刚下过雨,道路泥泞,车辆无法进入,执行干警徒步半个多小时后来到了其中一家被执行企业的门口。不料,在现场却遭到了阻拦。门卫师傅称,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张某雇了他和妻子看护公司财物,法院要腾空厂房的话,他要先通知张某。为了让对方积极配合执行工作,执行法官滕杰当即联系了张某,张某表示稍后会到现场处理此事。随即,执行干警开始对这家企业的库房进行腾退。库房里遍布着油罐,除此之外,现场还遗留着生产设备以及废弃车辆。滕杰根据现场实际安排搬运人员进行吊装清运,而就在这时,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张某赶了过来。
张某称法院的判决和腾房公告他都看到了,但他有另外的诉求。他先是表示厂房外的路非常难走,他没办法把东西搬走,接着又说申请执行方不允许他进来搬东西。申请执行方负责人曲某告诉执行干警,因为这里不能再继续生产经营,因此让保安将这里看护起来,如果是来搬东西肯定会让他搬走的,张某就是在找借口不执行法院的判决。对此张某却连连否认:“我从2017年9月开始租用这块场地,盖了厂房,厂房内有价值几百万的设备,拆除就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如果让我搬走,这一部分损失必须补偿我。”
无人“接盘”的设备损失
设备的损失该由谁来承担?当初两方的租赁合同是如何约定的?申请执行方负责人拿出了当时的租赁合同,合同上明确写着:租赁期满或合同解除,乙方应按时搬出全部物件,并将甲方场地恢复原貌,合同解除时不得提出任何经济补偿要求。既然合同里写得明明白白,现在张某为什么又要提出补偿要求呢?
张某称,2010年8月,他和申请执行方续签了租赁协议,租期从2010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每年的租金从6000元调整到2.8万元。可是2018年,合同还没到期,这块场地就被列入了拆迁计划,厂房不能生产经营。当时,申请执行方没有与他们对接,也没给他们一个说法,还在2021年把他告到了法院,要求他支付2014年到2020年的租金。在他看来,是申请执行方违约在先。曲某表示,2014年1月4日,这块场地上的黄土陡崖发生了坍塌,已经不适合再做经营场地了,于是同年3月,他们就和包括张某在内的各个租赁户解除了租赁合同,并且要求他们停止一切经营生产活动,并限期搬出。而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按照租赁协议提前一个月作出了通知。因为一直未见他们有搬走的迹象,所以才选择走法律途径。
在曲某出示的判决书中载明,黄土陡崖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属于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原告可以解除合同。而被告张某在接到通知后拒不搬出,还继续使用场地,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租赁期限为不定期。考虑到2018年5月2日这块场地被列入拆迁,张某没有再实际经营的客观实际,因此,张某需要向原告支付2014年9月到2018年5月的租金10万余元。法院判决生效后,考虑到企业征信问题,张某将欠缴的租赁费用交了,但是仍然不愿意腾退厂房。
“同病相怜”的兄弟企业
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以及申请执行人的权益,滕杰耐心地对张某作了说明:“执行干警执行的是法院的判决,法院判决腾房就应当履行义务,对于其他的异议应当通过其他合理渠道去解决,而不是阻挠执行。”听了执行法官的话,张某表示眼下会配合腾退工作,之后再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和申请执行方之间的争议。
在这块场地上,跟张某一样没有腾退的还有另外一家企业。由于张某的厂房里遗留的物品体积比较大、数量也比较多,有一定的腾退难度,滕杰在与一部分执行干警做了工作安排之后,就跟其他执行干警步行来到了另外一家没有执行腾退的企业。
进入厂房之后,执行干警看到满地都是杂物,他们没有退缩,而是一件一件地挨个查看是否有遗留的物品。正在这时,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史某来到了现场,他表示,2010年,他与申请执行方签订了租赁协议,租期从2010年12月1日到2013年11月30日,之后他就在这里盖起了厂房,生产加工配件,之所以没有及时腾退,是因为他认为申请执行方应该赔偿他们的损失。史某说道:“租赁协议到期后,这块场地上的黄土陡崖就发生了崩塌,出租方要求我们停止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限期搬出,但是却对我们盖厂房的损失没个说法。”面对史某的疑问,滕杰在现场作出了解释,黄土陡崖崩塌是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按照合同规定,场地出租方有权利解除合同。面对史某担忧的问题,滕杰也及时表示执行干警只是腾空房屋,并不拆除他盖的厂房,史某这才放下心来,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把东西都清走。在做通了工作之后,执行法官就开始安排工作人员腾退厂房。最终,经过执行干警十多个小时的工作,两个面积4500多平方米的厂房顺利完成了腾退。
本报记者曹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