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房屋质量引争端 抽丝剥茧解心结

  “驻村工作队员是咱们的贴心人呀,这压在心里十多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今后再也不为这事纠结了。”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激动地说。近日,夏县人民法院驻村工作队成功调解了一起持续10余年的纠纷案,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故事要从一份泛黄的欠条说起。早在10余年前,村民裴某等10余户因购买蒋某自建房屋的使用权,与蒋某签下欠条,约定分期还款,欠条上载明如果未能及时还款,将按照1分利息计算。然而,房屋交付后暴露的取暖设施缺失、漏雨等质量问题,让原本清晰的债权债务关系蒙上阴影。裴某等人支付部分尾款后便停滞还款,蒋某无奈诉至夏县法院。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裴某等人情绪激动地称,房屋质量极差,入住后才发现诸多问题,不仅没有取暖等基本设施,而且房屋漏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裴某还表示,当时蒋某承诺要帮助解决取暖和漏水等问题,但始终未兑现。
  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法律专业优势与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主动靠前开展工作,力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方面,工作队耐心为裴某等人讲解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详细分析如果继续僵持下去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从债务清偿责任的法律规定,到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可能面临的信用惩戒,队员抽丝剥茧、娓娓道来,让裴某等人对自身行为有了清晰认知。另一方面,队员们多次与蒋某促膝长谈,站在客观立场,既肯定其合法权益,又共情其讨债多年的委屈,更直言房屋质量瑕疵对双方关系的长期损耗。
  “我们注意到,蒋某并非不通人情,只是多年未还的欠款让他感到无奈和气愤。村民们也不是恶意拖欠,实在是房屋问题影响生活,又苦于没有证据。”工作队队长介绍,通过“拉家常”式沟通,他们逐步打开双方心防。
  在前期充分沟通基础上,驻村工作队联合泗交人民法庭搭建面对面调解平台,引导双方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想法。裴某尽情倾诉对房屋质量的不满,蒋某也诉说了多年讨债的委屈。待双方情绪平稳,法院提出调解方案:裴某一次性偿还蒋某本金,蒋某放弃利息诉求;房屋取暖与漏雨问题由裴某自行解决。该方案兼顾双方核心利益,既保障了蒋某合法权益,又充分考虑裴某经济状况与问题解决的便捷性。
  方案一经提出,便得到裴某等3名被告认可,当场一次性偿还欠款。蒋某对调解结果也十分满意,困扰双方多年的纠纷就此圆满化解。

通讯员聂向旭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 第2025-07-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